来源:深圳晚报
“深圳的社会化养老工作要创新!创新!再创新!”在昨日的论坛上,市政协原副主席、市老年协会执行会长李定充满激情地说。
“哪里像一个已83岁的老人,他的心态比好多年轻人都还年轻!”一位与会者不由得感叹。在论坛上,他给进入养老产业的投资者打气敬礼,为如何缓解社会化养老困局大声疾呼,发表真知灼见。
“其实我也住在养老院里。”他说。正是因为如此,加之对养老问题的热心,他对深圳养老产业出现的困境和出路提出的见解独到、入木三分。
“我曾经到过深圳所有的养老院作过调研。我认为要解决深圳养老产业问题,增加养老床位1.5万张以上是必需的,但不能盲目增加养老床位。”根据他的调查,现在公立养老院的投资成本,平摊到每张床位上的投入是29.3万元。如果要增加1.5万张床位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而对公立养老院,政府的各种补贴算下来每月每张床平均还有2500元左右。而如果民营资本进入养老产业,不需要这么多的投入。现在深圳民营养老院有几千张床位,入住率很低,跟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相比是冰火两重天,现在全部6家民营养老机构均亏损。
“如果对民营养老院提供每床每月1500元补贴,这些民营养老院就能得到发展,而这笔投入相比公办养老院的投入要低得多。”他说,现在北京采取了这种方法,让民营养老机构一下子解决了入住率不高的问题。
他提到,前两年政府出台了对民营养老机构每床三年补1.5万元的扶持政策,但这一政策还没有落实,成为一个政策瓶颈。他对目前的“9064”(90%老年人居家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服务照顾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的养老规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改为“90622”最好。因为这个规划中的“4”即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养老比例定得稍高。而实际上,这4%中的一半希望先在社区养老,过一段时间之后再去机构养老。这样对机构养老的床位规划就要相应减少,而对社区养老则增大投入,以适应老人的现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