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楚天金报
近日,在武汉市政府礼堂举行的一场推介会上,武汉市民政局一次性端出了11个大项目,493个子项目,均为养老领域。
“武汉市目前的老龄人口比重为17.3%,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武汉市民政局副局长张明武介绍,首次公开向民营企业推介项目,既是坚持市场资源配置,加强政府购买服务的体现,更是民政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该市规划2015年建成养老床位8万张,目前仍有3.5万张缺口。养老需要各方面力量参与,不能全依靠政府兜底”。
据了解,此次向民营企业推介的项目,既有建设项目,也有营运项目,主要包括三大类内容,即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和运营,社区养老院建设和运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运营等。其中,投资建设运营社区养老院,武昌区抛出的项目最多,为28项;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运营项目,汉阳区抛出了59项,占该类项目总数的近1/5。
“仅16个公办福利院的项目,至少有近30亿元。”张明武介绍,单个项目最大的,为武汉市社会福利综合大楼项目。该大楼由财政资金投入5.8亿元建造,预计今年底完工。该项目将采用公建民营的方式运作,预计要投入的运营资金将达2亿元。同时,武汉市计划重点打造316家社区养老院,尚有190家待建。“以每家投入建设资金300万计算,社区养老点项目投资总额近6亿元,11个大项目的总金额预计逾百亿元。”
重点打造“一碗汤”社区养老网
土地等政策为社会资本“松绑”
“社区养老因为价格实惠,方便老人就近养老,往往一床难求,也是完善居家养老的必要条件,因而,发展社区养老院也是各地政府的主要方向,我们将给予重点政策扶持。”据武汉市副市长刘立勇介绍,全市计划建立316家社区养老院,保证每个中心社区都有一家社区养老院,以此覆盖和服务周边几个社区,“要打造‘一碗汤’社区养老服务网,即居民端一碗汤从家里出发,到达就近的社区养老院,汤还是温的”。
为此,对于民营资本进入养老领域,武汉将从5个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即投融资政策、土地供应政策、税费优惠政策(主要是用水、用电优惠及税收政策)、准入简化手续,以及给予财政补贴政策。
“民营资本进入社区养老领域,扶持力度最大。”张明武介绍,首先表现在准入门槛降低,此前对床位要求,社会资本办养老机构的床位至少要求100张,但社区养老院降低到30张床位。二是土地政策松绑,此前要求自有用地或经审批的养老医疗用地,现在租赁的招待所、学校,甚至居民楼改造验收合格后,都可以建设社区养老院。三是补贴标准提升,每张床位每月补贴标准由之前的100元,上升到200元。而建设性补贴此前为一次性补贴3000元,现在提升到4000元。
即日起 民企可进行项目对接
企业代表建议扩大优惠政策
张明武介绍,目前所有项目均汇编成了一本手册,册中留有项目单位及负责人联系方式,即日起,有意向的企业均可与项目单位进行对接。对于大型和竞争激烈的项目,将采取公开招投标和竞争性谈判的方式,少数小型项目也会采取直接委托的方式。“整个过程都是阳光和透明的”。
昨日的推介会,共有近30家民营企业参与。民政养老项目向社会推介,赢得诸多民营企业的赞誉,不少民企代表也借此提出了建议。
与会的湖北和润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代表吕锋说,“没想到政府会将项目集结公开发布,这对于想进入该领域的民营资本而言,无疑是利好。”
汉新阳光老年护养中心是武汉首家医养结合的中小型老年护养中心。董事长李汉生向记者介绍,“护养中心因为不是政府鼓励进入的社区养老院领域,护养中心也从未获得过政府补贴。希望政府进一步扩大优惠政策的范围,让企业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