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晚工程    组织机构    领导致辞    机构动态    新闻中心    爱晚金融    爱晚视频    爱晚中心
 民政要闻    政策法规    民生养老    专家论点    老龄产业    社老服务    区域发展    老有所为
今天是 2024年5月9日   农历 农历 甲辰年(龙)四月初二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爱晚工程    组织机构    领导致辞    机构动态    新闻中心    爱晚金融    爱晚视频     爱晚中心
民政要闻    政策法规    民生养老    专家论点    老龄产业    社老服务    区域发展    老有所为
今天是 2024年5月9日   农历 农历 甲辰年(龙)四月初二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社老服务 >> 阅读正文

事业单位试点受阻 养老金并轨推进难

时间:2013-5-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随时随地看新闻核心提示:从大方向上,业界普遍认为,各种养老体系应该纳入统一的框架之中,实行大致相同的缴费水平和支付标准。
   “企业退休人员热热闹闹几百元、机关退休人员不声不响几千元。”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曾直言这种说法虽不完全准确,但也反映出这种差距确实存在。
    他所言的差距,主要由养老金双轨制带来。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及其团队向本报记者披露,一般而言,公务员养老金在4000元左右;同时地区之间差别较大,东部地区公务员养老金明显高于西部。事业单位比公务员低20%-30%,企业养老金更低,大部分在1500-2000元左右。
    针对这些不合理现象,每年两会都有不少专家学者以及代表委员呼吁改革。
    此前全国政协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曾表示,养老金双轨制等一系列问题正在进行综合研究和顶层设计,人社部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在调查研究,听取各方意见。
    5月6日,据本报从接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士处了解到,不同养老制度并轨是未来的改革大方向,但由于前期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在个人缴费、职业年金、支付水平等机制上没有理顺,改革迟迟难以真正启动,使得决策部门对养老金并轨改革更为谨慎。
    不同群体养老金水平拉大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介绍,城市中的养老保险群体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和城镇居民。
    其中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群体已经实现了养老金的全覆盖,养老金源于财政。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以个人缴费和单位缴纳相结合,保障水平较前二者都低,覆盖面也存在问题,比如在中小企业就业的农民工劳动者,相当一部分没有被养老保险所覆盖。
    除了上述三种群体外,没有就业或者不能享受前三种养老保险的人群,通过个人缴纳、政府补贴,享有养老保险。
    “从覆盖面看,企业养老金覆盖率还较低;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也类似,很多居民有遗漏。值得注意的是,这四类养老保障体制差别较大,公务员最高,事业其次,企业较低,居民养老刚开始。”李实告诉本报。
    据李和研究团队调查统计,公务员的养老金根据工资水平确定,一般而言,公务员养老金在4000元左右;同时地区之间差别较大,东部地区公务员养老金明显高于西部。事业单位比公务员低20%-30%,企业养老金大部分在1500-2000元左右。
   “当然,各个地区之间也存在差异,大城市会高一些。”李实说。李实团队通过研究发现,最近几年,不同群体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差别越来越大。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指出,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间的待遇差距呈拉大趋势。
    郑研究发现,1999年,机关、事业单位年人均离退休费与企业之比为0.8,但2000、2001年即迅速扩大为1.5,2002、2003、2004年更达到1.8。
虽然到2008年两者之比缩小为1.5,但是郑秉文判断,最近几年事业单位进行绩效改革,工资上涨,导致与企业的退休金差距仍然会抬头。
    对于不断扩大的养老金差距,李实称,主因在于不同群体区别的养老体制安排,相互之间缺少系统、一致的设计。
    事业单位试点无果
    养老金双轨制下带来的不合理分配,每年两会都有不少专家学者以及代表委员呼吁改革。
    对于各界反映强烈的问题,相关改革也曾启动。2008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
    但五年过去,尚无一个省市出台完整的实施方案。
    试点方案规定,事业单位实现和企业相同的个人缴费,养老金下降不可避免。但由于改革方案中未明确改革后养老金水平如何变化,仅笼统提出要建立职业年金,无具体操作细节。在一些省市还未正式推进养老金改革,还遭遇部分事业单位就业群体的抵制,故并轨也不了了之。 
    今后对于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进一步推进,郑秉文建议,事业单位改革要真正建立职业年金制度,以职业年金为补充,改革后的待遇水平不降低,这样才能调动事业单位积极性。同时,他还主张事业单位和公务员一起改革。
    对于我国职业年金如何建立和发展,现在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实行和企业年金一致的职业年金制度,由事业单位和职工共同缴费,国家提供税收优惠,各级财政给予补助。
    不过,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并不容易,早已建立多年的企业年金制度,发展到今天仍然障碍重重。
    有能力建立企业年金制度者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国有企业,中小型企业短期内很难有能力参与进来。故此,原本为提高企业职工退休收入的企业年金制度,背上了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的罪名。
    自2005年起,我国连续8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2012年调整后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达到1721元,与2005年调整前相比较,企业退休人员的总体待遇水平翻了一番多。
    并且这种调整主要依靠财政投入,根本性调整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人社部数据显示,各级财政对养老金的投入从1998年开始的20亿元,到2012年已经增加到2000多亿元,20年间增长一百多倍。
    呼吁并轨缴费机制
    今后针对事业单位养老体制和企业的并轨,从大方向上,业界普遍认为,各种养老体系应该纳入统一的框架之中,实行大致相同的缴费水平和支付标准。
    “如果并轨一体化,则不管哪个群体,都应该采用个人缴费与单位缴纳相结合的模式,国外不管是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雇员,都需要个人缴费。今后如果养老金缴费纳入统一的制度平台,建立个人缴纳和单位缴纳的制度,国家财政就应该拨付一部分养老金进入缴费平台。”李实称。
    在很多国家,居民到了退休年龄,不管过去工资高低,只要满足基本缴纳年限,都有权利领取到基本养老金,不同人群之间不会有太大差别。“但由于涉及到利益问题,短期内想打破利益分割局面还比较困难。”李实认为。
    采访中有专家认为,中国养老金并轨难度最大的,还是养老保障水平较高的体制不愿纳入较低的体制中。换言之,也就是如何激发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改革的积极性。
    “如果不同制度并轨,必须解决养老金支付水平‘就高’还是‘就低’的问题,如果‘就高’,无疑会增加企业负担,如果‘就低’,公务员的养老金会大大缩水,可能形成改革阻力。”李实表示。
    在前期讨论中,各方期望的理想化方案是,企业养老金连年上调,追上公务员等群体的保障水平,实现高水平上的并轨。
    “现实情况却是,高的不愿意下来,低的上不去。如果缴费标准能够实现一体化就已经很不错了。”李实认为,最终要在养老金支付水平上达到相对公平的状态,还是比较难的。
    养老金改革应该朝着一体化的方向迈进,缩小不同群体间的差距,已成为社会保障领域的共识。
    李称,从这个角度讲,未来几年,政策制定需要设法提高企业和居民的养老保障水平,限制公务员养老金标准增长。
    “目前公务员养老保障水平已经相对较高,如果继续过度增长,对未来财政支付会形成压力。”李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