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晚工程    组织机构    领导致辞    机构动态    新闻中心    爱晚金融    爱晚视频    爱晚中心
 民政要闻    政策法规    民生养老    专家论点    老龄产业    社老服务    区域发展    老有所为
今天是 2025年4月30日   农历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初三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爱晚工程    组织机构    领导致辞    机构动态    新闻中心    爱晚金融    爱晚视频     爱晚中心
民政要闻    政策法规    民生养老    专家论点    老龄产业    社老服务    区域发展    老有所为
今天是 2025年4月30日   农历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初三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民生养老 >> 阅读正文

居家养老受老人青睐 或因家庭结构改变丧失生命力

时间:2012-11-1   

  伴随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人开始更多关注自己的养老问题,甚至陷入“养老焦虑”。与之相对应的是,今天我们所缴纳的养老金能否足以支撑日后的养老需求,养老院床位匮乏,如何保证老人能够得到相对较好的照料,而当一对子女要奉养越来越多的老人时,如何能使自己的晚年更有保障?就上述种种热点话题,本报记者日前专访了多位专家进行讨论分析。

  养老模式:家庭式微发展社会养老

  按照测算,2033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4亿,2050年到达峰值4.83亿。试想,当身边每10个人当中,就有3个60岁以上的老人时,他们去哪里颐养天年?是居家依靠子女照料?依靠社区服务?还是去养老院?这些在今天看来似乎还略显遥远的问题,实际上已迫在眉睫。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姜向群表示,中国老年人养老,此前主要为居家和机构养老两种方式。近年又发展出了社区养老,这是一种以居家养老为主同时接受社区服务的养老方式。

  “中国老年人大多数仍倾向于居家养老。因为居家更符合老人的生活习惯,又可以降低成本。”他说,不过,现代社会,由于家庭结构和子女数量的改变,养老方式和代际关系的变化,传统的由子女帮助的家庭养老因面临许多困难而越来越丧失生命力。

  现在,更多老人主要依靠自己养老,比如,城镇老人的退休金,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农合这样有利于支持农村老人养老的社会保障,以及房产、积蓄等。但很多老人在晚年生活不能自理时,仍然需要子女的照顾,这些都要求我们要强化社会保障,但由于我们的社会保障起步较晚,国家财力有限,还不能完全满足所有需要,所以还要保持、巩固传统家庭养老的这种方式,同时还要尽快发展社会养老。

  养老院:应满足老人多层次需求

  由于子女数量的减少和代际关系的改变,越来越多的老人不得不被迫到养老院养老。目前,养老院床位不足成为短期内无法改变的难题。姜向群说,养老院床位短缺主要体现在公立养老院,但大多数老人不愿选择民营的养老机构,主要是因为民办养老院或收费高昂,或服务质量欠缺。“以优惠政策鼓励民间民办养老院发展,以实现政府支持的社会化养老,这是我们目前的一种思路。”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侯东民则对本报记者表示,养老院养老未来仍然不会成为主流的养老模式,但毫无疑问,其比例会增大。而对于养老院的建设和发展,“显然,政府或市场都不会先把养老院建在那里等人入住,这仍然需要随着供需发展而发展。”此外,养老院的发展需要政府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鼓励。因此,未来养老院的比例一定会增加,但规模如何尚属未知。

  姜向群分析说,未来,养老院也会发展成多种层次,比如日常生活型的养老院,主要入住生活可以自理的老人;而不能自理的老人,比如,脑中风致瘫的老人,植物人等,可能需要长期住在养老院;最后,还有一种养老院专门提供临终关怀和护理。“因为现在我们的家庭已经不具有像以前那样照顾老人的条件,所以,将来可能会有更多的老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择提供上述不同照料方式的养老院。”

  养老金:途径多元早做理财规划

  此前被频频提及的养老金缺口问题,引发更多人对于养老社会保障的关注。对此,专家表示,关于养老金涉及两个问题,其一是养老金的保值,另外就是政府需要财政兜底。

  对此,姜向群表示,“随着未来老龄化会增速加快,未来养老金的发放可能会压力越来越大。”但现在,我们已经有所准备,比如,建立了社会保障基金,以及个人账户的基金。他认为,即使未来养老金真的出现缺口,也会由政府来解决,不必过度恐慌。

  此外,姜向群认为,养老应该依靠多种途径,养老资金的解决也应该是多元的,既不能单一依靠政府,也不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存款,单纯指望孩子来给自己养老也不可取。“所以,自己还需要有养老理财规划,早做准备,合理规划。”

  专家表示,养老政策也应该是多层次考虑的。国家政策面向所有地区,是基本政策,各个地方也要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台适合的地方政策来解决不同问题。

  他山之石

  国外怎么养老

  瑞典的福利式养老。在瑞典,养老机构多由政府出资兴建和负责管理,并根据老年人身体健康状态、生活自理程度及社会交往能力,实行分级管理,一般分为自理型、半自理型和完全不能自理型三级。

  比利时的惠民式养老。在比利时,几乎每个社区都建有公立养老院,这些养老院都配备有专业的医护人员、服务人员,随时可派护理人员为老人上门服务,且费用都很低。但是,只有退休金低于1000欧元的老人才能选择进入社区的公立养老院。

  美国的产业式养老。在美国,一些大型的老人专业社区,正逐渐发展成为老年产业发展基地,如美国的太阳城中心,是世界闻名的老年人专业社区。

  日本的多元式养老。日本养老机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多元化养老服务,分为老年公寓、康复保健机构、特别养护之家、疗养院(包括老年医院、老年病房等)、痴呆老人生活小组、静养关怀、日间托管服务等。

  解惑中国式养老 政府还要更作为

  要不要延长退休年龄?养老金缺口到底有多大?“以房养老”可行吗?养老院床位够吗?……这一系列问题引起热议的背后,是老龄社会日渐逼近的当下,传统的中国式家庭养老已分崩离析,但全新的养老之路却看不到尽头的现实焦虑。

  未来,谁来给我们养老?

  中国式养老面临的问题,一方面是养老压力越来越大。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另一方面,缓解压力的撑脚越来越少。现有的人口政策实施多年,对大多数家庭来说,“养儿防老”基本上已不太可能。尤其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民工进城,他们自己在城市生活已举步维艰,农村老人养老问题就更为突出。

  这些年虽然我们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上一直在进步,但是,不可忽视的严峻现状是,由于家庭养老的式微,人们对体制养老保障的依赖性大大增加。而要让老人有尊严地度过晚年,目前的养老保障还远远不够。

  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中国以养老金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老年人只有24.1%。在这两成多的人群中,还存在着极大的城乡差异,城市老年人中有66.3%的老年人主要依靠离退休养老金生活,而在农村,依靠养老金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老年人仅为4.6%。而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最近公布的调查数据也与此相映证,城镇月均退休金1527元,农村月均养老金仅74元。面对这样的数字,难免让人惶恐,就算应付日常生活已属吃力,何况,老人最大的开支还在看病吃药。

  破解中国式养老之惑,别无他法,政府应该更有作为,加大对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投入,成为老人安享晚年的强力支撑。尤其需要缩小城乡差距,让制度来为养老兜底。(记者 赵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