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晚工程    组织机构    领导致辞    机构动态    新闻中心    爱晚金融    爱晚视频    爱晚中心
 民政要闻    政策法规    民生养老    专家论点    老龄产业    社老服务    区域发展    老有所为
今天是 2025年4月30日   农历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初三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爱晚工程    组织机构    领导致辞    机构动态    新闻中心    爱晚金融    爱晚视频     爱晚中心
民政要闻    政策法规    民生养老    专家论点    老龄产业    社老服务    区域发展    老有所为
今天是 2025年4月30日   农历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初三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民生养老 >> 阅读正文

三大养老模式后的老人生活 精神安慰比物质更重要

时间:2012-11-1   

  每逢重阳节,“养老难”“未富先老”等话题就成为社会热点话题。面对家庭、工作的双重压力,如何“尽孝”成为现代都市人的难题。面对子女工作繁忙,自身年岁增大,如何安享晚年成为老年人的心头之急。至2011年底,湘潭共有60岁以上的人口48.8万余人,占总人口的16.2%。

  近日,记者走访多户老人、养老机构、养老服务中心和相关部门,对湘潭养老的几种主要模式进行探索,对老人的生活状态和幸福感进行了采访。

  居家养老:精神安慰比物质更重要

  “没关系,儿子有难处,我们能理解。” 重阳节这天,岳塘区下摄司街道迎东社区68岁的刘国安没有等来儿子的拜节,面对记者的提问时,刘国安思索良久给出了“理解”的答案,而一旁的老伴李艳群早已泪流满面。刘国安中风18年,身体右边瘫痪,李艳群中风6年,同样是右边瘫痪。夫妻俩有两个儿子,均在外打工,6年来一直靠保姆照顾生活。“冬天穿衣服,两个人互相帮忙,穿好至少要20分钟,洗澡的话,老婆是保姆洗,我只好自己擦一擦了事。”刘国安住着简陋的房子,过着简朴的生活,但心里挂念的,仍是两个儿子在外过得好不好。

  机构养老:鼓励民营资本服务养老

  10月24日下午,记者走进岳塘区霞城乡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几位老人正在公寓走廊上聊天解闷,88岁的吴方秀年纪最大。吴方秀是湖北荆门人,去年10月,在湘潭工作的女儿将她接了过来,苦于工作太忙无法照料,将母亲送到这里。“服务也好,卫生也好,挺满意的。”来自板塘铺的79岁老人谢玉梅因中风,生活难以自理,住进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已有一年了,“在这里有人陪伴,比在家一个人强。”谢玉梅说。父母理解加上服务周到,让越来越多忙于工作的子女,将父母送到了养老机构,让他们安度晚年。然而,随着需求量增大,供需矛盾逐渐出现。据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洪英介绍,目前我市共有90家敬老院,8家老年公寓,全市的养老床位共5000张,只能满足1%的老年人口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去年省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明确了资金扶持制度。公办养老机构的建设和维护资金、所需工作人员人头费和日常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对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的,当地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给予补助,接收城镇“三无”老人和农村“五保”对象的,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予以补贴。

  社区养老:因地制宜探索可行方式

  在居家养老、机构养老成为主流的同时,社区养老以一种新的姿态呈现。洪英介绍,在其他城市,目前正推行一种“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的新模式,即低龄老人加入到服务队伍中来,为高龄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样既能加强老人间的联系,又能减轻社会负担,但这种模式在我市尚未流行。因经济收入、传统观念的制约,我市社区养老主要依靠社区、志愿者、爱心人士的共同帮助。然而,无论是居家养老,机构养老,还是社区养老,都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为此,我市一直致力于探索新型养老模式。最近,在市民政局、市老龄办、市妇联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市规模最大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立,来自岳塘区的120多名管理员在经过专业培训后,进入岳塘区民政局新建的60多个社区服务站,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