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晚工程    组织机构    领导致辞    机构动态    新闻中心    爱晚金融    爱晚视频    爱晚中心
 民政要闻    政策法规    民生养老    专家论点    老龄产业    社老服务    区域发展    老有所为
今天是 2025年4月30日   农历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初三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爱晚工程    组织机构    领导致辞    机构动态    新闻中心    爱晚金融    爱晚视频     爱晚中心
民政要闻    政策法规    民生养老    专家论点    老龄产业    社老服务    区域发展    老有所为
今天是 2025年4月30日   农历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初三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民生养老 >> 阅读正文

机构养老 子女先解缚

时间:2011-7-20   

来源:凤凰网论坛

编者按: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快,养老问题不再仅仅是国家和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如何让年迈的双亲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如何规划自己将来的晚年生活,这一连串的问题,跟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且必须切实面对。

随着我国城市化特别是老龄化步伐的加快,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出现了诸多“不适应”问题,然在是否送老人去养老机构养老这一问题上,很多子女均咬牙硬扛。笔者希望通过本文,探究子女面前存在的障碍究竟是什么,从而为子女减负,为家庭分忧。

伴随着老龄化步伐的加快以及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步入老年期,“421”模式的家庭正在迅速增多,独生子女赡养负担的加重,成为众多家庭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家庭养老力不从心,于是机构养老成为许多人的选择。然而,就记者日前参与的关注老人需求、倾听老人声音的老生常谈论坛的讨论结果发现:老人本身愿意去机构养老的比重较大,而子女在这个问题上却“遮遮掩掩”,不愿意轻易接受。

这是什么原因呢?

观念难更新

传统价值观认为让老人去住养老院是子女不孝顺,子女不敢背着舆论压力“顶风作案”。

林女士兄妹三人,轮流照顾寡居在家的83岁老母亲,母亲经济条件较好,三兄妹也均事业有成,经济无忧。为了给老母亲一个幸福的晚年,他们曾经把母亲送到过当地一家条件较好的养老机构一段时间,然而很快就接了回来。

“别人的眼神就能杀死你。“林女士无奈的说,“刚刚送去那阵,都不敢见到老街坊邻居。他们都认为我们兄妹又不缺钱,怎么能把老母亲推出家门。这件事甚至影响到上学的孩子,同学们对他也指指点点。”

顶不住压力,兄妹三人决定接老人回家,排班轮流陪伴照顾老人,保证每天老人身边都有亲人在旁,不会孤单。然而,虽然是个“简单”的目标,却把兄妹三人累的不轻。

“轮到我的时候,一早我就要跑到母亲那里,给她梳头洗脸,准备早餐。家里孩子上学、放学、吃饭只能交给爱人。可是爱人也有公司需要打理,经常无暇分身”。

他们也曾经给老人请过保姆,但也是走了很多的弯路。不认识的人,家人不放心;认识的人,干活又不太积极。绕来绕去,老人照料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

“养老院是不敢再送过去了,除非大家都不再认为这件事不是不孝。”林女士明显心有余悸。

然而,在去养老院养老这件事情上,林女士的母亲自始至终都是支持的。过不去那道坎的,一直在林女士兄妹三人。

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受质疑

提起养老院,绝大多数人的认知还停留在福利、温饱的阶段。诚如此,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中国有各类老年福利机构37623个,养老床位245万张,仅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5%。这里面,低档标准养老院占养老院总数的80%左右。中档占10%左右。剩下的10%为近几年新兴的高端养老院或疗养公寓

一方面,是不断增加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养老服务水平与需求层次的不对等。

李奶奶是一位抗日老兵,这几年身体每况愈下。儿女都希望奉献了一辈子的老母亲能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考察了上海大大小小的养老院之,最终决定自己照顾年迈的老母亲。

其实,李奶奶的问题,也是许多家庭普遍遇到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老人养老的需求开始分层,而当前国内的养老配套还普遍处在初级阶段,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虽然有为数极少的养老机构拥有较好的硬件条件,但服务水平却依然令人质疑。

养老机构提高服务能力是给子女卸包袱的关键

从上面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无论是社会价值观的压力还是机构服务水平的质疑,究其根本原因,还是要落在当前国内整体机构服务水平处于初级阶段上。因为养老院是“福利、救济、脏乱、凄凉“的代名词,导致社会对送父母进入养老机构的行为存在抵触。如果养老机构加强自身服务能力建设,改变公众对养老服务行业的普遍认知,是否就能够给子女卸包袱,大方送老人去机构安享晚年呢?

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走访了北京市拥有七星级养老服务水平的乐成养老负责人。

“我们专门就这个问题做过调研,得到的结论也比较令人乐观。”乐成养老营销总经理高峰告诉记者,“很多子女给了我们肯定的答复,他们认为,如果机构的饭菜比家里可口,照护也做的周到细致,还有一群老朋友能陪着说说话聊聊天,医疗问题也能合理的解决,总之老人能够真正开心幸福的生活,我为什么不把他送过去呢?”

谈及如何给老人提供一个能够真正让他们开心幸福的生活环境,高峰认为,解决三个问题,就可以基本保障。首先,有完备的医疗保障系统,让老人和子女都放心。这个系统不仅仅包括日常的健康体征监测、小伤小痛的救治,更包括有一个层次完整的医生资源,以保证常见老年病、慢性病的跟踪诊疗;甚至还包括紧急状态下的及时就医。其次,专业、有爱心的照护服务,让老人子女觉得贴心。护理人员打从心底里把老人当做自己的亲人,并且接受专业的护理培训,合格的护理人员在护理老人的时候不仅能避免伤及老人脆弱的身体,还能随时发现身体的隐患。最后,要为老人安排好科学的生活规划,让老人和子女省心。这个不是简单的带老人唱唱歌,写写书法这么简单的事情,而是要根据每个老人的身体情况,制定一套适合他身心健康、延缓衰老进程的科学活动计划。这个计划需要整合心理学、社会学、老年医学等各个专业的力量,通过不同类型、频次及主题的活动,保障老人身体的持续健康、精神的充分愉悦。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正如老生常谈论坛上所形成的观点一样,老人不再是一个救济的对象,而是不容忽视的巨大的消费群体。在这个社会大背景下,如果养老机构还停留在老的观念里,无疑对自身发展、甚至社会价值观的导向都具有消极意义。

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社会养老。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提升整个养老服务的水平,从而使得子女轻松放下赡养负担,大方送老人去合适的机构养老,同时老人也能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