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新社电 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今年7月启动后,我国从此拥有三种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即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农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司长游钧日前表示,有关部门正在研究不同养老保险制度间的转移和衔接。
游钧介绍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适用的对象,主要指城镇单位职工,是一种“强制险”,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保,主要适用对象为其他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实行自愿原则,只有个人(家庭)缴费,缴费较少,政府给予补贴,是一项保基本、托底的制度。
如果就业状况不稳定,该怎样参保?游钧表示,城镇居民有稳定工作时,应当按照规定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如果失业了,按照政策规定,可以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但是不能够同时参加两种养老保险。对灵活就业人员,既可以参加职工养老,也可以参加城镇居民养老。前者缴费高,但只要有能力,制度鼓励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养老,缴费高一点儿,将来待遇也高。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是托底的,缴费水平低,待遇相对也低。对于重度残疾人参保,国家会代替缴费。
游钧表示,考虑到目前人员流动性大,有关部门正在就不同养老保险制度间的转移和衔接进行研究,主要原则有三条,一是待遇只能领取一个;二是简单明了,便于转移接续;三是维护参保者权益,保证参保者不论最后领取哪种待遇,权益没有任何损害。
据介绍,凡是具有城镇户籍,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城镇非从业居民,均可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领取养老保险金,无论男女都要求年满60周岁。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养老待遇的,不用缴费,可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应按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距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目前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标准是每月55元,与新农保一致。55元的标准确实不高,但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基础养老金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