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晚工程    组织机构    领导致辞    机构动态    新闻中心    爱晚金融    爱晚视频    爱晚中心
 民政要闻    政策法规    民生养老    专家论点    老龄产业    社老服务    区域发展    老有所为
今天是 2025年4月29日   农历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初二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爱晚工程    组织机构    领导致辞    机构动态    新闻中心    爱晚金融    爱晚视频     爱晚中心
民政要闻    政策法规    民生养老    专家论点    老龄产业    社老服务    区域发展    老有所为
今天是 2025年4月29日   农历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初二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民政要闻 >> 阅读正文

民政部部长:三类社会组织有望“不挂靠”登记

时间:2011-6-27   

南都讯 记者彭美 发自北京据《京华时报》报道,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前日在北京调研时表示:民政部将借鉴和推广北京经验,进一步加大社会组织登记的范围,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社会服务类等三类社会组织今后将有望直接登记。

  社会组织管理可能成社会管理创新突破口

  根据现行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任何一个民间组织注册必须先找一个政府部门做业务主管单位,然后才能到民政部门登记注册。这一上世纪80年代沿用至今的社会组织“双重管理”制度一直遭到各界诟病。根据统计,全国只有20%的民间组织按照规定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80%的民间组织未在民政部门登记,主要涉及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社会服务类等多个类别的社会组织,都是社会需求极大的公益性社会组织。

  今年,中央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到新的高度,全国上下掀起社会管理创新的热潮。不少学者认为,在当下的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突破口在于放开社会组织的登记限制,让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

  今年2月,北京放开对工商经济类、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社会服务类4类社会组织的审批。这些社会组织可直接到民政部门登记,而无需再找挂靠单位,解决了“找主管单位难”的问题。

  民政部官方网站的报道显示,3月29日下午,李立国到北京瓷娃娃项目办公地点调研,首次公开表示了对北京做法的支持。他说,目前北京市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这种做法有利于培育扶持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发展壮大,应在全国提倡和推广。

  在去年底召开的2011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李立国就批评有些机关和干部不肯放权、放手让社会力量参与民政工作,结果是什么都做不了、做不好,强调民政工作要注重借助社会力量,要注意动员社会力量,扩大可用资源和能量,实现行政职能和社会力量作用的有效结合与良性互动。当时,他的这一表态便被认为是社会组织放开“双重管理”的一个前兆。

  相关法规修订起草工作已完成

  据京华时报报道,在前日的调研中,李立国表示,民政部将借鉴推广北京经验,但步伐不会像北京那么大。比如北京放开4类社会组织的登记,但目前在全国有望放开的只有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社会服务类3类社会组织,没有工商经济类。

  李立国同时表示,对于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的问题,民政部向中央专门提出了建议,目前建议已经被中央采纳,中央已经制定了建立新型体制的目标。按照目标,民政部目前已完成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基金会管理办法》3个法规的修订起草,有待国务院法制办进行论证并广泛征求意见。对于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社会服务类的社会组织,民政部门将有望承担其业务主管单位的职责,以进一步加大社会组织登记的范围。

  清华公共管理学院N G O研究所所长、民政部特聘专家王名说,我国现有社会组织还缺少统一的社会组织法,相关法规则仅仅上述3个。其中《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均是1998年颁布的条例,已施行12年,存在法律位阶低、相互协调差、实体规范少、政策不配套、制度有盲点等问题,不利于社会组织的发展和规范,迫切需要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