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晚工程    组织机构    领导致辞    机构动态    新闻中心    爱晚金融    爱晚视频    爱晚中心
 民政要闻    政策法规    民生养老    专家论点    老龄产业    社老服务    区域发展    老有所为
今天是 2025年4月28日   农历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初一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爱晚工程    组织机构    领导致辞    机构动态    新闻中心    爱晚金融    爱晚视频     爱晚中心
民政要闻    政策法规    民生养老    专家论点    老龄产业    社老服务    区域发展    老有所为
今天是 2025年4月28日   农历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初一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爱晚金融 >> 阅读正文

养老机构政府补贴标准提高

时间:2013-12-26   

    来源:中国网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从北京市民政局了解到,对社会资本新建、扩建的养老机构,政府对每张床位的补贴将由原来8000元至16000元的市级支持提高到2万元至2.5万元,区级还要按照1: 1的比例配套支持。两项补贴相加,一张床位的建设补贴最高可达5万元。此外,政府对社会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运营补贴标准,也将从原来每人每月200元至300元,提高到300元至500元。


    按照此规定,目前在北京地区筹建养老社区的泰康人寿(微博)与新华保险都可获得床位补贴,两险企合计获得补贴最高或达3.25亿元。而距北京市区不远的国寿廊坊养老社区,因地处河北,将与此次补贴失之交臂。


    北京每年新增15万老人


    此次新华保险、泰康人寿获得养老社区床位补贴与北京市与日俱增的养老压力分不开,这也释放出了北京市对保险等投资主体建设养老社区持支持态度的信号。


    公开资料显示,泰康人寿北京昌平养老社区全部建成之后最多可容纳3000名居民入住,按照每人一张床位,泰康人寿最多将获得1.5亿元的政府补贴;新华保险在北京延庆和密云已经投建的两个养老社区最多可容纳3500人,按照每人一张床位,最多可享受补助1.75亿元。两保险公司合计或得补贴最高为3.25亿元。


    据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研究室副主任刘剑波介绍,北京市自1990年就步入了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加速化发展,北京全市户籍老年人口262.9万,占户籍人口的比例突破了20.3%。户籍老年人口每天新增400人,每年新增15万人,以年均6%的水平高速增长。2020年户籍老龄人口将达到380万,将占到户籍人口的25%,也就是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人。


    从常住人口来看,2012年60岁以上的常住老年人有286.8万,占常住总人口的13.9%,2020年将达到400万,将占总人口的20%,2030年将超过500万,约占总人口的30%,也就是几乎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年人。并且北京老年人口呈现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等问题,80岁以上户籍老人占老年人口的16.2%,完全失能占老年人口的5.5%,空巢老人占到老人群体的一半。


    从全国来看,在今年11月举行的“2013中国老龄事业发展高层论坛”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在今年9月的某一天,我们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了2个亿”。胡晓义表示,去年全年252个工作日,日均退休24800人,几乎每秒就有一人退休。


    北京民政局表示,截至2012年底,北京已开业运营的养老机构共有400家,已投入运营的养老床位7.6万张,但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此外, 北京今后一段时间将尝试由政府投资建设一批养老机构,交由企业、社会组织或者个人来经营。北京还将大力推进养老机构“公建民营”运营管理模式改革,即计划采取承包、租赁、合营及股份制等形式,将政府投资建设的养老机构交由企业、社会组织或个人来经营。


    此外,北京还将申报成为国家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在财政、金融、用地、税费、人才、技术及服务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创新。比如北京将以项目推进方式,探索实现“医养结合”、“科技助老”、“社区托老”、“以房助养”、“公建民营”等各种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更多险企或在京布局养老社区


    补贴力度的加大,将吸引更多险企进入北京养老地产市场。


    由于目前我国养老产业用地主要定性为“住宅类的其他用地”,所以从事养老产业的机构与企业在纳税时,必须按照房地产类税种进行缴纳,巨额的税费给养老地产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让部分险企在开发养老地产时有所顾虑。


    今年以来,北京市为了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养老综合用地竞拍,降低了土地的保证金(竞买底价的5%),并挂出了6块土地,但该100公顷养老设施用地指标最终未能落地,而是仅仅出让了一块,余下6块养老综合用地并未出让。


    中融人寿原监事长王志刚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尚未形成成熟的养老产业运营模式,加之养老运营、专业化养老看护医疗、收费标准等其他相关配套条件均不成熟,养老产业暂不具备完全市场化的生态环境。


    12月,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 83.1%的北京城镇老人对养老生活的月承受额在3000元以下,73.9%的农村老人月承受额在1000元以下。而目前城区养老机构月均收费超过3000元,远郊区县月均收费也在1800元以上,均超出了绝大多数老年人的承受能力。


    定位高端客户的险企养老社区是否会有很高的入住率呢?

 

    某参与养老地产投资的险企人士在与记者交流时表示,今年以来有多家险企建养老社区,但至今还没听说哪家险企在养老社区领域实现盈利,险企投资养老社区多数还是因为怕失去市场先机。早在2008年,就有险企宣称要建养老地产,但是五年过去了,真正建成的有几家?大家都知道养老市场缺口巨大,但凭什么非得住保险公司投资的养老社区?所以未来如何盈利还很模糊。


    但该人士同时提到,如果政府补贴力度加大,必然会降低险企运营成本,如果有利可图,必然会有更多险企蜂拥而至。

 

    据记者了解,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广州、辽宁在内的多省市鼓励保险资金投资养老服务领域,但只有少数地区出台了具体的扶持力度和策略。比如河北早在2011年就鼓励险资投资京津周边地区养老地产,但至今还没有具体的床位补贴措施。12月份,辽宁省政府起草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提出鼓励和支持保险资金投资养老服务领域,但也尚未出台具体的配套政策。

 

    对社会资本新建、扩建的养老机构,北京市政府对每张床位的补贴将由原来8000元至16000元的市级支持提高到2万元至2.5万元,区级还要按照1:1的比例配套支持。